中国哲学史

100本中国书

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富忍耐力的,当其他的民族只顾及到数十年的近忧之时,中国则已想到几个世纪之后的远虑……中国人能自由地追求符合人道的目标,而不是追求白种民族都迷恋的战争、掠夺和毁灭。

钱穆 中国哲学史 中国文化史 国学小史 吴景超 2025-09-30 17:31  2

任继愈丨论儒教的形成

任继愈(1916.4.15-2009.7.11),字又之 ,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佛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誉馆长。师从汤用彤、贺麟。1942年至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先后讲授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哲学问题、朱子哲学、华严宗研究、隋唐

孔子 儒家 儒教 任继愈 中国哲学史 2025-08-12 04:48  7

季羡林:人生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识者每以今日的社会潜伏下列诸问题为忧:即功利气息弥漫,只知夺取而缺乏奉献和服务的精神;大家对社会关怀不够,环境日益恶化;一般人虽受相当教育,但缺乏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未能整合,阻碍教育整体发展,亦且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季羡林 白豆 他律 中国哲学史 性恶 2025-08-05 08:57  6

汉语哲学研究的意义和前景

自2016年以来,有关汉语哲学的会议已经开过多次,形成了很多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汉语哲学已经成为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领域和热点话题。《光明日报》哲学版从2024年8月开始陆续发表多位学者关于汉语哲学研究的争鸣文章,接力推进汉语哲学问题的学术研讨

中国思想史 汉语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史 2025-05-26 04:10  19

话语分析与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话语是关于某个主题的语言陈述的总和,是人与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语言或文本而展开的社会交往与关系建构实践。话语是哲学的表现形式,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话语,时代话语的转变往往意味着社会思潮的变换。话语分析作为一种专门的学科研究对象的出现,是语言学发展过程中

范式 话语 中国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哲学史 2025-05-22 22:52  11